宜蘭羅東後街仔藍晒圖羅東義和巷彩繪巷

宜蘭羅東後街仔藍晒圖羅東義和巷彩繪巷
藍晒圖…藍晒圖~我有聽錯嗎?
前陣子聽朋友説宜蘭也有藍晒圖….
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上街找去囉….
原來藍晒圖的位置是我常去買菜的地方
宜蘭羅東後街仔藍晒圖羅東義和巷彩繪巷
當我走完、拍完我想拍的東西後..回到家中開始著手整理照片時,突然覺得黑白的處理方式很適合我想呈現出來的感覺!
要前往晒藍圖 位置前要先穿越過狹窄的巷內,在狹窄的巷內牆上訴説著宜蘭早期的發展歷史!
閱讀完牆上的故事後,讓我更想了解一下,於是我上網查詢…跟大家分享羅東的『人文小故事』。
dsc03973
羅東南門圳
水圳歷史
清代時期:南門圳為天然湧泉之水圳,源起於冬山鄉鹿埔一帶。羅東起源於18世紀初期(清代時期),由漢人墾殖於南門圳與北門圳之間。南門圳為當時天然護城河,抵擋南方原住民之侵犯,並提供人們生活用水之來源。當時在陸運未發達的時代南門圳兼具航運功能,貨物從基隆至頭城在分運至利澤簡後利用小型船隻運送生活必需品之南北貨至羅東船仔頭,進而使羅東發展成市,並成為溪南貨品買賣中心。
1915年日本人決定開發太平山的森林資源,並積極的找尋木材貯藏和轉運的地方。在1921年由羅東街長『陳純精』先生(陳文茜的曾祖父)努力奔走下,將出張所和貯木場由宜蘭遷到羅東,帶動了羅東由農業轉型成為工商型態。
自南門圳通運以來,南門港一帶搖身一變成為一條熱鬧、繁忙的水道也帶動了周遭經濟,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特種行業(色情行業)。由於當時人洽談商務事宜往往在酒家、茶室中進行,後來興起一股由主人在酒家或茶室宴客的風氣。因此使羅東的特種行業如兩後春筍般成立。比如「羅東會館」、「金台灣」、「東雲閣」(其前身為「南門茶室」)等,在當時皆可謂聲名遠播,根據老一輩人們的說法,這些酒家服務人員,動轍數百名。
資料來源:羅東小鎮文化廊道再造工作站、羅東鎮誌
dsc03979
當初會拍這張照片,只覺得名字好特別,沒想到在羅東鎮誌意外看到有關『新蘭社』的介紹:
『新蘭社』是由羅東福蘭社分出,公元 1923 年(日大正 12 年),薛謙祈率數十位子弟離開福蘭社,另組「新福蘭社」,後來更名為「新蘭社」,為 該社之興起由來。
該社同福蘭社一樣,往昔每年都會在中山公園內公演。
福蘭社訂於農曆 6 月 24 日西秦王爺誕辰演出,該社則於 6 月 23 日演出,之後又改至 6 月 22 日表演子弟戲。60、70 年代間,該社之北管大戲演出為最興盛時期,最常演出的戲名為「忠義節」。
之後子弟戲演出日益隱沒,至今已有 20 多年,不曾再度演出戲曲,只有「出陣頭」之類而已,紅事之陣頭有北管、大鼓亭;黑事之陣頭有十音、大鼓亭、北管、合照等。目前該社長為許文政,副社長魏炎輝,總幹事盧金波,社員共有 48 人。
先到這裡告一段落~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小區改造的空間文化…

宜蘭羅東後街仔藍晒圖羅東義和巷彩繪巷

藍晒圖


這個小區是宜蘭縣羅東的仁和社區在過去有「羅東後街仔」之稱,由於房舍老舊加上巷弄凌亂,於是透過社區規師帶領民眾進行社區空間改造,整理破舊的老屋,在牆面上畫上美麗的藍曬圖,呈現老屋原本內部的風貌。
羅東義和巷(彩繪巷) 凌亂的巷弄..也以民初、日式、現代等建築風格整理,牆面的彩繪也是邀請民眾畫的呦!!
宜蘭羅東後街仔藍晒圖羅東義和巷彩繪巷

羅東義和巷彩繪巷


宜蘭羅東後街仔藍晒圖羅東義和巷彩繪巷

羅東義和巷彩繪巷


宜蘭羅東後街仔藍晒圖羅東義和巷彩繪巷

羅東義和巷彩繪巷


是不是很有趣呢!大家想去看看的話可以羅東鎮中正街13號旁巷弄為起點,經過老屋藍曬圖,走進民族路巷弄內,就可以欣賞到大家齊心齊力所打造出來『小區文化』。
宜蘭羅東後街仔藍晒圖羅東義和巷彩繪巷

羅東義和巷彩繪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